马睿,女, 1972 年生于重庆。 1990 年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, 1997 年留校任教, 2001 年在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,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。2002.3 — 2004 .1在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;2004.9-2005.9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访问学者。主要著作有:《从经学到美学:中国近代文论知识话语的嬗变》、《未完成的审美乌托邦》、《话说老子》等。已在《四川大学学报》、《武汉大学学报》、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、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、《江汉论坛》、《西南大学学报》、《社会科学研究》、《思想战线》等报刊发表论文几十篇。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“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起源与演变”,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“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”,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等奖励。
合照
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第二十四次读书会
“ ”在四川大学召开
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暨 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构” 研讨会预备通知
“马克思主义文论前沿学术研讨会”在四川大学顺利召开
“ ”预备会通知
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青年论坛 暨“延安文艺与当代文艺发展”学术研讨会通知
在四川大学召开
“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33届年会”暨“流程 文艺理论的当代性学术研讨会”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
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第25次读书会
宋伟:实践智慧: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贯通枢纽
文艺美学: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独创语汇及其复杂关联
李普曼:康德对优美与崇高的双重规定及其根据
谭成:巴迪欧论爱与艺术在世界的“相遇”——一种基于新唯物主义诗学的解读
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范式与反思
刘晨:审美平等与当代批判理论中的康德美学批判
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历史溯源与当代阐释
从饮食品味到地方性审美经验的建构——关于葛亮小说《燕食记》的一次美学讨论
2023年度流程 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
赫勒和费赫尔的生命政治理论及其美学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