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网站
首页 > 学者文集
赵毅衡

赵毅衡

赵毅衡,男,1945年5月生,广西桂林人。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;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,获硕士学位;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;1983至1988年就读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,并担任该大学的助教、助研,于1988年获博士学位;1988年起,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。 研究方向为形式论、符号学、叙述学,已出版中文著述有《远游的诗神》、《新批评》、《符号学导论》、《苦恼的叙述者》、《当说者被说的时候:比较叙述学导论》、《必要的孤独:形式文化学论集》、《窥者之辩》、《建立一种现代禅剧: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》、《礼教下延之后: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》、《舞到对岸: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》等;主要英文著作与论文有 Chinese American Poetry, The Uneasy Narrator: Chinese Fi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等共10种。文学创作5部,发表的中文论文30余篇,其中不少为国外杂志所转载。 曾获 Fulbright Grant for Research in USA;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优秀成果奖;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优秀研究奖;Berkeley Alumni Comparative Literature Grant;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gents Fellowship;1990、1993、1997、2000 British Academy Research Grant;1992、1996、1999 University of London Research Grant; Sino-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Grant;《中央日报》微型小说奖;《创世纪》四十年诗歌奖。

论文学艺术的“文本意向性”

2021-06-12 23:51:43

意向性是意义活动的出发点,它是意识观照对象的产物。意向性包括文本发出者的意向性、文本解释者的意向性以及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似乎无主体的“文本意向性”。文学艺术的发出意向,既包括艺术家的意向,更包括展示者意向,因为展示指明文化范畴,对于文本的解释更有决定性影响。而在文本传播的过程中,“文本意向性”更是关键环节,它与文本本身的品格联手,共同决定文本的基本意义。文本本身中会留下大量意向性的痕迹,这些痕迹召唤着解释者意向性。文本中的“意义不定点”越多,文本的“解释张力”就越大,对解释的要求就越高,意义解释就越丰富。

    Baidu
    map